免费注册
咨询电话:0755-83238347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验分享
SAP西曼:执着于ERP 不在乎谁是第二名
文章出处:王立群  更新时间:2017-04-04  点击率:
SAP西曼:执着于ERP 不在乎谁是第二名
【赛迪网讯】时间:2004年7月19日 人物:德国SAP大中国区总裁 Klaus Zimmer(西曼) 《中国计算机报》执行总编 卢山 不实施SAP的系统,未必不成功。但企业成长不会这么快,成本控制可能不像现在这么有效。 卢山:SAP公司的口号“The best-run business run SAP”,翻译成中文是“优秀的产品卖给优秀的企业”,那么,在SAP看来,其他公司的产品就不是优秀产品吗? 西曼:当然不是。SAP创立的初衷是创造出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完成变革的工具。在与客户交流中我们发现,企业最常见的问题有三个:一是如何节约成本,提高效率;二是如何增加自己的销售收入;三是怎样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发展。无论是联想、海尔还是长春一汽大众等众多SAP客户的实践都证明,我们的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三点。 卢山:我们都相信这些企业通过实施SAP的系统,取得了很大成功。但是能否作一种假设,如果他们不选用SAP的系统,这些企业就会变得不成功吗? 西曼:不成功倒也不尽然。但是,他们的成长也许不会这么快,并且,沟通不会这样顺畅,成本节约可能不像现在这么有效。 卢山:就像SAP的客户中有许多优秀的企业一样,SAP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最优秀的企业吗?“优秀”一词在SAP公司内是如何定义的? 西曼:SAP业绩一直在上升,相比较有一些同行的业绩却是相反的,从这一点来说SAP是成功的。更重要的是,SAP把许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客户身上。另外强调的一点是,SAP目前在中国有两千多名认证的SAP咨询顾问,在全球已经有十五万名之多。只有实现客户、合作伙伴和自己都同时成功的企业,才是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。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“最佳业务实践”选择一条成功的最佳路径。 卢山:除了成功,我们还听到了许多客户ERP系统应用失败的例子。在SAP成功的背后,是不是也曾经经历过失败的教训和案例? 西曼: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,这个是不可避免的。但是根据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市场的ERP实施失败的概率,并不比同期的欧美市场高。相反,我们在中国比其他国家、尤其欧美国家更有可能成功。因为许多发达国家,信息化起步早,有些软件不太成型,不太成熟,而需要实施成熟的商务软件时,首先要抛弃原来不成熟的软件,这需要花很大的力气。但是中国企业有优势做到“轻装上阵”,举例子来说,通用汽车上海公司,SAP第一期系统实施时间是八个月,而欧洲的通用汽车公司当时花了两年的时间。 卢山:正像您刚才说的,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。用圈子里类似话来说,就是“上ERP是找死,不上ERP是等死。”从SAP的角度看,如何才能不陷入到这样一个怪圈里去? 西曼:其实这不应该是流行的说法,就我们现有的客户而言,他们发展得都很好。我们有一个年度的客户满意度调查,每年结果都是非常好的,中国的客户满意度在亚太区名列首位。为了保证系统成功,就像企业从A点要走到B点,一定要选择一条最佳路线。SAP研发了一套工具――最佳业务实践,ERP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,通过“最佳业务实践”,可以保证企业能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实现从A到B的跨越。 SAP的商业智慧来自于全球两万多家客户的管理精华,“管理进化”保证了先进性。 卢山: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,从A到B可能有非常多的路径选择,SAP知道如何更好地选择路径,如何保证自己的选择是最佳的,这种商业智慧是从哪里得到的? 西曼:SAP的经验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全球的两万多家客户,我们不断地向客户学习他们的管理精华,再固化到我们的软件中去,比如说像高科技行业,SAP给英特尔、微软和IBM等全球成功客户都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。同时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已经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更多科技企业当中。当然,这种管理精华也来自于我们800多家中国的客户,我们致力于从中国的客户吸取本地化的最佳业务实践。 卢山:总结成功客户的管理精华并固化到自己的系统中去,这是SAP的商业智慧来源,但是这些管理精华会不会过时,如何保证它们运用在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一定是成功的? 西曼:应该不会过时。实际上我们不能说过时不过时,以前用的是“管理革命”这类词汇,现在更准确地说是“管理进化”。我们需要不断进步,无论是SAP的全球第一家客户,还是像高露洁这样的公司,他们成长的实践证明,随着业务的发展,越来越多地采用了SAP系统,尽管企业的IT投资变大了,但是竞争能力上去了,利润率提高了。SAP伴随客户的成长说明SAP系统的生命力。 对于不同客户,在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时间,他们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。SAP能够最快地把握客户最新鲜的需求,然后用产品去满足这种需求。举一个例子来说,像RFID现在是很热门的应用,SAP在全球已经有两家标杆客户――沃尔玛、麦德隆,这些经验都是未来我们需要的。 卢山:正如您所说,虽然管理精华不会过时,但可否设想一下,如果每一个企业都使用同样的SAP系统,那么大家的竞争能力是否完全一样? 西曼:如同大家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,基础设施好比道路,已经铺就得差不多了,而SAP好像奔驰在道路上的汽车,我们不能代替的是驾驶者,往哪个方向开,开多快,这些都是司机决定的,应用软件也是一样。但是我们可以把车造得更好,二三十年前的汽车、十年前的汽车和现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,实际上作为一个软件制造商,也应该提供先进功能,满足客户的最佳体验。 SAP往正确的方向发展,现在我们已经是第一,没有必要在乎第二名会是谁。 卢山:国内ERP高端市场上,ORACLE与SAP一起呈现出寡头竞争格局,一个是“管理老兵”,一家是“技术前卫”,您认为谁更有竞争优势? 西曼:尽管SAP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公司,但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――近三十年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汇聚而成的“最佳管理实践”库。但我们同样拥有强大技术研发实力和投资,全球SAP有一万多名研发人员,在中国SAP也有三百多个研发人员,另外在软件架构上,SAP有一个新的产品是中间件平台,可以把不同的应用软件很好地集成在这一平台上。而且允许客户们自由地选择数据库,我们不用分心,可以更专注地做我们擅长的产品。 卢山:中小企业ERP市场,有潜力最大的增长空间,而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应该算是中小企业,在您看来中小企业市场上SAP凭什么能成功,您的胜算把握和本地公司相比有多大? 西曼:中国是ERP市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,并且有希望成为亚洲最大的软件市场。面对这样好的机会,无论SAP、我们的合作伙伴还是本地公司,大家都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。除了标准产品,我们有不同行业的最佳实践,包括化工、零售、高科等20多个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,这些都是客户非常欢迎的,中小企业是经不起太多折腾的,最好是一步到位。 我们是把中小企业市场细分成两个层面,成熟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。除了针对成熟型中小企业的产品,我们还有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市场的双语产品――中文和英文,而不是其他的语种,这足以说明SAP对中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视。 卢山:一些本地ERP公司都提出一个口号,要成为中国的SAP,我不知道从您的判断来说,他们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的SAP,如果有可能的话,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SAP? 西曼:听到这个感觉非常荣幸,这证明了SAP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,往正确的方向发展,市场上才会有这样的口号。实际上占据一个领先者的地位,我们更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现在我们已经是第一,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乎第二名会是谁。 面对中国未来最大的这块市场,更重要地是学会“本地视角,全球思考”。 卢山:您本人可以说是半个中国人,那么半个中国人半个德国人这两种风格能够非常融洽地结合在一起,您在运作中国SAP公司的时候,哪种风格起的作用更大? 西曼:总的来讲,在SAP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,业绩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,但是自己德国人的身份帮了我很大忙,因为我可以到总部去告诉老板,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,我们需要耐心,需要等待。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,有一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,就能够知道在中国市场上不能搞短期行为,并且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状况,它与其他地方是不同的。用一句话说就是“本地视角,全球思考”。以SAP公司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为例,在过去两三年,中国公司市场业绩一直都是弱于印度,但现在已经反过来了,SAP中国公司已经比印度的公司要大。 卢山:虽然提起德国风格,大家想到的往往是“严谨、冷静而内敛”,但您本人运作公司的风格却是跟着感觉走,您对市场这种感觉,为什么每次都是那么好? 西曼:总的来说有三点:第一个就是肯定要有更多的信息量,要发挥自己获得市场信息的主观能动性;第二我们也做了很多市场调研和分析;第三点才是靠直觉,就是第六感觉。 卢山:知道您非常崇拜中国的刘邦。刘邦经历了千辛万苦,屡败屡战,最后成就了统一大业。您崇拜他的原因是否您也曾遇到很大困难,您又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? 西曼:碰到最大的挑战或者说困难,是在进入SAP公司之初,中国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任何软件市场,更不要说服务市场。能够这样卧薪尝胆地坚持下来,主要原因是,1997年我加入SAP时,已经在中国待了十年左右,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十年中持续快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,虽然当时担负着公司业绩的风险和压力,但我坚信中国软件产业和ERP产业会像整个中国一样变得越来越好。我也认为SAP会和中国的软件产业一同成长。 卢山:“有志者事竟成”也是您的中文座右铭,到明年2005年SAP在中国整整十年了,您在中国的志向是什么? 西曼:我有两个最大的愿望,一是希望中国尽快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,第二个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好的软件研发基地。中国软件的光芒过去一直被印度占据着,现在不光是SAP,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都在中国加大了投资的力度,从产品线、研发、生产到应用,希望在整个产业链和中国市场上都走得非常好,尽快做成世界第一位的软件公司。 记者手记 否定之否定 对于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的德国人西曼来说,东西方文化都在他的身上打上了烙印,就像他从中国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中体会到的:在中国要获得成功,首先必须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,学会用微笑去面对事情。不要像一些人受西方文化影响,习惯于说“No”,习惯于用消极的态度去处理事物。 初到中国的西曼也喜欢用否定的态度处理事物。多年之后,这种否定变成了否定之否定,结果是得到了越来越多本地客户的认同。有一位首席执行官朋友在7年中换了三个不同行业的公司,而买了三次SAP软件。这些客户中当然包括中国的本地客户。很多客户都直言不讳地提到选择SAP的理由,新华人寿老总说:SAP这样的软件能够保证公司未来的发展;其二就是说SAP的软件增加了企业所有运作的透明度。以前可能想都没想到,或者说根本看不到的一些交易,或者下面的一些具体的东西,现在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,能够帮助公司更快地做出决策支持,这就是他们选择SAP的理由。 1997年,西曼向德国总部提出了“灯塔”计划。这个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在各个行业中选择一两个“灯塔客户”,让他们优惠使用SAP软件,用事实证明用SAP的软件确实能够增长企业的业绩。这些尝到甜头的先行者就会向同行传达他们的经验和感受。这样的话,SAP的产品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赢得口碑和市场。而西曼必须说服总部保持耐心,这个计划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奏效的。需要三年的时间。事实已经证明了SAP保持这份耐心的必要。 2003年,西曼又缔造了一个新的“燎原计划”,目标直指中小企业市场。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。西曼决心让SAP品牌像星巴克咖啡一样,让中国企业一看到它就想到最出色的管理软件。在中国市场,SAP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。对此,笃信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西曼下一步将如何作为?在“灯塔计划”、“种子计划”、“燎原计划”相继推出之后,西曼还会推出什么新的计划呢? 每做一个客户,SAP都会把客户的管理经验嵌入到自己的软件中,即不断把服务对象的管理经验嫁接到自己的软件中。用西曼的话来说,这是一种软件的进化,而进化需要扬弃自我,这是更高层次的否定之否定。 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,西曼用了十几年的时间。但是这种改变让他为中国人所接受,也许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就是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。 (责编:王琳)

文章转载于:http://www.ccidnet.com/2004/0802/137408.shtml

分享到:  
声明:本网部份文章为转载文章,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说明,文章的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,不代表ShopPro立场,若是文章转载中有侵范您的权益,请致电0754-88854329通知删除,谢谢!
400-830-8248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